探訪朝陽第一黨支部紀念館
更新日期:2021-03-25 信息來源:北票新聞     游覽: 次

從嘉興南湖的一葉扁舟到建立紅色武裝,從驅除韃擄抗擊倭寇到建立新中國,從百廢待興到邁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初心不變,使命不移。革命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奮斗不息,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在北票市上園鎮朝陽寺村駱駝山下,坐落著一座藏傳佛教廟宇——朝陽寺。1928年,韓麟符等共產黨人在這里開展秘密地下活動,建立了朝陽地區第一個黨支部,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2017年,“朝陽第一黨支部紀念館”在上園鎮落成,紀念館占地200余平方米,通過80余張照片和100余件珍貴實物展示了“朝陽第一黨支部”建立的光輝歷程。近日,記者專程來到該紀念館進行探訪,與讀者們共同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朝陽第一黨支部紀念館開館
朝陽寺(原名成就寺)是北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北票市上園鎮朝陽寺村,該寺坐落在虎頭山西麓,坐北朝南,中軸對稱布局,寺院分上寺、下寺。上寺始建于順治元年(1644年),下寺建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相鄰兩座古寺占地30余畝,這是一座藏傳佛教喇嘛寺院,規模較大,住寺誦經喇嘛曾達40人,平時香火不斷,香煙繚繞,是當時熱東遠近聞名的一座古剎。 朝陽寺是清代早期古建筑,在北票境內古建筑當中,歷史悠久,集蒙、藏、漢建筑風格為一體的硬山抱廈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卷棚進深一間,這一建筑結構在朝陽地區很罕見。殿內壁畫、彩繪清晰可見,石刻、磚雕、木雕題材生動、工藝精湛、神態栩栩如生。 1921年4月,京奉鐵路錦朝支線(錦州 — 朝陽,經北票境)開始動工。1923年北票煤礦工人爆發了1000多人參加的要求改善生活待遇、免扣工具費的罷工,罷工持續3天,取得勝利。1924年9月,直軍26旅51團與奉軍李景林部,在朝陽寺、巴圖營子、大板等地交戰。9月21日至22日,直奉兩軍再戰于北票大板,雙方激戰兩晝夜,最后奉軍將直軍逐走。1925年,錦州至北票鐵路正式通車。1926年,北票降冰雹,禾苗被砸光,顆粒無收。是年,錦州鐵路段北票分段成立了工會。隨后,唐山煤礦的工人陸續來到北票煤礦,成為工人運動的骨干。1927年3月,北票煤礦工人為支持上海煤礦工人的武裝起義,開展募捐活動,每人捐獻一天工資,共捐銀元1000余元。4月,在阮關榮、蔣鳳欒的領導下,北票煤礦工人舉行要求增加工資、改善生活待遇的大罷工。罷工持續5天,迫使英國礦長摩勒作出讓步,工人實行了小包工計件工資。煤礦工人罷工運動取得勝利。 一是朝陽寺是熱東的重要村鎮,是熱河東大門。朝陽寺地勢險要、交通便利,是軍事要塞,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就是在朝陽寺打響。故在此搞武裝斗爭,對整個熱河農民運動,必然會產生重要影響。 二是朝陽寺建筑久遠、規模較大,是熱東有名的一座古寺,平時香火不斷,來自各地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寺院住持馬誠修是社會上頗有影響的人士,凡是權貴經過此地,都要朝拜施舍,加之本家同姓和族親晚輩較多,頗有號召力,故此時這座古寺廟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地下活動、進行隱蔽斗爭的好場所,馬誠修也自然成為了爭取、團結的對象。 三是朝陽寺臨近北票,北票是當時熱河省最大的煤礦,這里工人較多,而且富有反抗斗爭精神,早在1923年初,北票就爆發了800多名礦工參加的罷工,要求改善生活待遇和支援京奉鐵路工人大罷工。1925年秋,京奉鐵路工會黨組織暗中派唐山地委書記阮章到錦州鐵路段任副段長(當時鐵路已由錦州修到北票),組建了錦州鐵路段北票分段工會,此后,北票工人斗爭便此起彼伏,日益高漲。在朝陽寺開展農民運動,有利于和北票的工人運動相結合。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農民運動處于低谷。為了扭轉危機,迎接新的革命高潮,1928年,受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蔡和森委派,韓麟符、鄭丕烈、盧東白、翟少池、郝淑芬等6名中共黨員來到朝陽寺。以辦學為掩護,建立中共熱河省朝陽支部。利用這個黨支部秘密發展黨員,發動群眾進行武裝斗爭,組織農民暴動、抗捐罷稅。這正是南昌起義后,我黨在“八七會議”上制定的方針,以武裝起義反對國民黨白色恐怖,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在這樣的環境下,朝陽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為熱河地區播下了革命火種。 韓麟符,又名韓致祥,字端五。1900年2月11日出生于建平縣太平地(今赤峰市元寶山區風水溝鎮哈拉木頭村一戶農民家庭,祖籍山西榆次區南咀村)。1919年在天津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創辦并主編《新生》《向明》雜志,與當時周恩來創辦的《覺悟社》和《覺悟》雜志共同倡導新思想、新文化,而且受到進步青年的擁戴。1923年1月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月出席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后補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秋奉命赴廣州工作,被聘為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是黃埔軍校周恩來等15名共產黨員教官之一),1926年1月出席國民黨二大,繼續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任中共內蒙特別支部書記,領導恢復熱河、綏遠、察哈爾三地黨的組織,曾在北票朝陽寺開展黨組織活動。1930年12月因叛徒出賣在天津被國民黨當局抓捕,關押于北平草嵐子監獄,1933年被孫殿英保釋出獄,任孫部四十一軍少將政訓處長,后因孫部被國民黨繳械而遭到通緝,回山西老家暫避,1934年9月21日,被叛徒、國民黨軍統特務刺殺,時年34歲。2000年,國家民政部追認韓麟符為革命烈士。 上個世紀初,上園地區(朝陽寺)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校,由于科舉制度廢除不久,新的教育體制遠未完善,更談不上普及,千余年來,根深蒂固的科舉制度突然崩塌,大多數人根本無法適從,此情景深深刺痛了一個年輕人的心——他就是上園老虎溝人,年方22歲的馬宏圖。 馬宏圖,字兆曦,該人學識淵博,琴棋書畫俱佳,家境優越,酷愛交友游歷。2016年初,在天津邂逅共產黨人李沛之(原名韓麟符)漸成至交,在李沛之的動員下,決定回鄉辦學,以改善朝陽寺的教育面貌?;剜l后,馬宏圖首先說服朝陽寺當家喇嘛馬誠修(叔侄關系),并由馬誠修出面組織辦學。他心善樂從,積極動員家族和說服相鄰故友資助,由于眾人齊心協力,校舍、桌椅很快籌備妥當。不多日便開學了,校名定為“朝陽寺誠修私立小學”,學校成立了董事會,董事長由馬誠修擔任,董事由馬景芳、吳洪發、康承忠等九人組成,校長由馬宏圖擔任,教師由翟少池、郝淑芬夫婦擔任,課程有國文、算數、歷史、地理等,上課之余還開展球類運動和軍體活動。為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忠于祖國,勇于獻身。韓麟符親自提筆寫了“誠勇”二字作為校訓,鑲嵌在校匾上。為啟發學生熱愛家鄉,珍惜青春時光,為將來寄托希望,由韓麟符作詞,郝淑芬譜曲,寫出了“柳河川水清可人,朝陽寺山碧森森。拍手歌唱太陽出,黃金時代正青春”的校歌。激發和振奮了朝陽寺人民的革命熱情。這就是北票地區最早的一所私立小學。 1930年夏,朝陽寺下了一場冰雹,農村種植的大煙被砸得七零八落,煙民愁苦萬分,朝陽縣長周鐵錚不顧人民死活,7月間,照常派人到各地催繳大煙稅。兇惡的警察官吏,對交不起煙稅的窮人非打即罵,逼得貧民妻啼子嚎,呼天叫地。于是,馬宏圖、王繼榮等一批磕頭的弟兄們抻頭,立即組織農民起來斗爭。他們一面鼓動農民與警察官吏面對面講理,一面暗中串聯農民到朝陽縣衙請愿。農民在他們的鼓動下憤然而起,很快組織了一支100多人的請愿隊伍。 請愿隊伍經過兩天的徒步跋涉,到了朝陽縣城,在縣衙門前席地而坐,人們叫苦連天,人聲鼎沸,很快轟動了整個縣城,城里人奔走相告。到了第三天,縣衙門前仍然是聲浪陣陣。周鐵錚見勢不妙,唯恐事態鬧大,便答應選舉群眾代表,書寫呈狀。王繼榮不怕風險,大步跨進縣衙,又選出白永奎等三四個代表,他們同縣長當面申辯,辯得周鐵錚理屈詞窮,只好口頭同意給朝陽寺附近各村村民減免大煙稅。翌日,白永奎等代表在南塔腳下求人寫了狀紙,遞交縣衙,周鐵錚當即將訴狀轉呈省府。半個月后,熱河督軍湯玉麟懾于群眾威力,不得不詔會周鐵錚收回成命,批準“免四征六”。 這次農民抗捐請愿斗爭取得了勝利,1930年末,各村的聯莊會抗捐罷稅斗爭由分散活動逐步走向聯合,在朝陽地區農民運動的史冊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 在朝陽寺開展的農民武裝斗爭,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在廣泛串聯的基礎上采取“桃園結義”的形式,組織窮人分期分批地磕“大幫頭”。參加磕“大幫頭”的人大多是25歲以下的窮苦青年,他們愿意為民獻身,互相結伙,舉行儀式,這種儀式多在深山樹叢中進行。每次在儀式前,首先由韓麟符等共產黨人親自到場講話,舉手宣誓,然后吃同舟共濟飯。宣誓內容:兄弟患難不變心,為國為民不怕死。在上四家子新荒地溝里一次磕大幫頭的人數就達36人。他們組織的秘密活動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室。為了打倒當地的土豪劣紳,沒收他們的土地,真正做到有田同耕、有飯同吃,韓麟符、鄭丕烈等地下黨人為組織秋后農民暴動建立聯系,運送軍火。他們利用軍閥內部的矛盾,弄到25萬元買軍火的軍費,購置了2輛汽車,駐扎在北票。以北票為交通站,由盧東白(地下黨人)負責來往于建平、赤峰等地。臨近秋季時,已經運來了兩挺機槍、兩門鋼炮。馬宏圖、孫志新(朝陽寺少當家的)等人已經配上短槍。二是動員各村農民建立自衛武裝,也叫“聯莊會”,馬宏圖任司令,負責各村武裝組織工作。這種武裝組織是公開的,因為當時社會上土匪綁票勒贖很厲害,為防匪自衛,農民可以明槍執戈。農民聽說組織聯莊會,都涌躍參加,最多時參加人數達200余人。 韓麟符、鄭丕烈等早期共產黨員來到朝陽寺開展地下活動,不但培養一批革命骨干,而且發展了張朝賓、馬宏圖、王繼榮等10余名中共黨員。這些黨員在當時農民運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 窮幫會的成員如:朱彩云、丁廣才、魏廷錄、孟憲貴、夏云青等人,他們在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后擔任村干部,發揮骨干帶頭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寇侵占了東三省,為繼續擴大侵華戰爭,他們把熱河作為下一個獵取的目標。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轉戰于遼西大地的抗日將領耿繼周,出生于上園本土的李海峰,戰斗于黑山白水的欒天林,青馬雙槍紅司令烏蘭,在北票地區抗日斗爭和解放斗爭中的英雄故事,印證了在熱河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種,熊熊燃燒、生生不息。 因為朝陽地區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和革命骨干。這些革命志士在熱河北票地區的抗日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票人民抗日愛國斗爭分為三個階段:1931年10月至1933年2月,為阻擊日寇入侵階段;1933年3月至1939年,為反擊日寇侵入階段;1940年至1945年8月,這段為工農舉行暴動階段。以李海峰、欒天林、烏蘭等為代表的抗日英雄及許許多多的抗日民眾,在北票的抗戰中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北票地區在抗日戰爭中充分顯示出民眾抗日隊伍組建得早、自發性及持久性強的特點。這些英雄人物和他們的英雄事跡將永載史冊。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軍國主義大肆向東三省進攻,我東三省民眾日漸陷于水深火熱之中。1932年4月15日,石本權四郎被關東軍司令部招為囑托,并依照日本侵略者計劃,從錦州進入熱河加緊活動。 日本軍國主義占領東三省后,關東軍司令部立即決定“調頭把圣戰指向熱河省”,并命令駐錦州第八師團要千方百計地抓緊“搜集各種資料”。因此,日本關東軍派石本權四郎潛入北票進行策反活動,并在北票明目張膽地建立起“關東軍司令部北票聯絡所”,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曾吹噓“石本權四郎是滿洲事變單身潛入熱河,首先在熱河的北票插上日本國旗已于完成作戰計劃的魁首”。 石本權四郎到北票以后,一方面派遣許多密探潛入各地,搜集政治、經濟、軍事情報;另一方面頻繁地接觸以湯玉麟為首的大小熱軍頭目,利用各種卑鄙手段進行策反活動。 石本權四郎的特務活動,激起了朝陽寺地區抗日義勇軍首領李海峰的極大憤慨。他決定設計捉拿石本權四郎。 1932年7月17日,李海峰探明石本權四郎第三次潛入北票并攜帶某種重要的任務返回錦州的消息,立即做好戰斗部署。 首先派義勇軍連長楊錄、戰士張玉林化裝成商人到北票摸清情況,機智安排,跟隨石本權四郎一起上車,以便見機行事。一方面李海峰派義勇軍參謀長付兆田率義勇軍50余人埋伏在朝陽寺佛廟子一帶,破壞鐵路,阻截列車,擒獲石本。當列車行至佛廟子附近時,車頭因脫軌而被迫急剎車,此時,鐵路兩側開始鳴槍,車上的兩名抗日戰士聽到槍聲立即展開行動,迅速將石本權四郎抓獲。義勇軍扒掉石本權四郎的西服,令其穿上老百姓的便裝,用繩子綁上他的雙手,捆在馬上,趁著天黑,從山路向三寶營方向撤退。石本被抓獲,日軍一方面派親信說情,用重金收買、高官誘惑、人質對換,想從李海峰手中贖回石本,但這一切都不為李海峰所動。一計不成,日軍又出動飛機,利用撒傳單,轟炸義勇軍司令部所在地,出動部隊,對司令部附近村屯進行燒殺,威逼百姓說出石本的下落,當時燒毀房屋100余間,槍殺10多人,打傷30多人,但是他們仍然一無所獲。 石本權四郎被李海峰捕獲以后,駐錦州日軍將這一情況緊急報告了日軍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又立即向日本國民廣播石本權四郎被捕的消息,此事震驚了中日朝野,日本新聞稱之為“朝陽寺事件”。1932年12月15日,李海峰在日軍侵略情報告急的情況下,將這個以侵略中國為己任、終生從事間諜活動的石本權四郎中將,槍決于朝陽十家子河套。 早在1945年2月中共地下黨員劉永生在北票先后發展四批黨員共25名。這些中共黨員在北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1945年10月,中共遼西地區地委派李鳴山、越云山、晨光、王建勛等5人到北票,接收日偽政權,建立北票縣民主政權。是月,組建北票縣委,全縣劃9個區,開始籌建區民主政府。是月,北票縣人民政府號召人民參加八路軍,張曉冰領導的六十七團擴大到2000余人,鄭子明領導的17旅發展到1000余人。 1946年4月,熱遼軍分區六十四團,在團長張曉冰的率領下,從敖漢沖破敵人封鎖越過大黑山,攻克東官營,進入十八奤,一路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5月初,北票國民黨集中優勢兵力妄圖與我六十四團決戰。熱遼軍分區領導識破敵人陰謀,用聲東擊西的戰術誘使敵人向西追擊,而六十四團突然向北票逼近。14日4時向北票守敵發起攻擊,5月15日12時六十四團完全占領了冠山和街里,守敵被困南山……18日下午,當六十四團準備向南山發起攻擊時,從俘虜口中得知錦州國民黨九十三軍出動兩個團增援北票,為避免前后受敵,19日晨,六十四團從容撤離北票。 1947年,夏季攻勢開始,人民解放軍用聲東擊西的打法,佯攻朝陽,突然對北票發動了攻擊。6月29日上午9時,十七旅攻擊臺吉煤礦,下午逼近電廠,黃昏向冠山發起猛攻……7月1日3時,南山舍宅敵總指揮參謀長率殘部投降。7月1日,二打北票勝利。休整8天后,我軍又撤出北票。 1947年冬,朝陽地區大部解放,只有北票尚有國民黨軍暫二十師三團和部分地方團隊及逃亡地主等共2000余人,駐守于此。12月28日,獨立三師突接到東北軍區急電,于牤牛河東大烏蘭打伏擊戰。12月29日9時許,敵人進入伏擊圈,戰斗異常激烈……大烏蘭阻擊戰,除敵團長和百余名敵人漏網外,共殲敵1300余人,繳獲迫擊炮23門,輕重機槍52挺,步槍667支及大量軍用物資。

朝陽寺伏擊戰,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秋末,正是我軍由防御轉為進攻之際,我軍四野第八、九縱隊和獨立師以“以點打援的戰略,用小部分部隊佯攻,駐守北票的國民黨九十三軍二十師為虛,圍殲其超越點上幾倍援兵為實,在我們朝陽寺一帶組織了在遼西規??涨暗囊淮畏鼡魬?。1947年7月1日,我軍殲滅九十三軍十八師一個師部帶兩個團,我軍以戰略轉移當即撤出了北票城,敵人不甘心失敗,隨之又派入九十三軍實施進入了北票城。截止當年九月下旬,我軍為了大量殲滅敵人,用以點打援的戰略由十三旅以佯攻將北票的敵人圍起來,于是,北票之敵電請東北剿總派援兵解圍。沈陽派不出兵,便將華北國民黨九十二軍侯鏡茹軍長帶軍部和兩個師從海上由葫蘆島登陸到錦州北進,出師北票,并欲想打通錦承線路與駐承德的十三軍匯合。我軍用七個部兵師分別埋伏在以朝陽寺為中心的鐵路一帶10公里村莊,又由七個騎兵師埋伏在義縣西南預計迂回攔擊從義縣南逃之敵。 1947年10月2日,敵人的先頭部隊到朝陽寺一帶之后,當發現情況不妙便停止前進,在朝陽寺觀望了兩三天,構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當時,我軍唯恐敵人回逃,便于10月5日凌晨向敵人全面發起了圍殲戰。在朝陽寺至周家屯一帶300多平公里的方圓內激戰8個多小時,殲滅敵人8000余名,繳獲大量武器物資,僅大卡車就達30輛、大車100余臺,侯鏡茹帶一部殘敵逃回關內。從此,國民黨在朝陽寺的統治就此告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朝陽第一黨支部紀念館自建館以來,前來參觀學習、緬懷先烈的黨員絡繹不絕,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近萬人。目前,上園鎮正在全力打造“紅色小鎮”,通過完善“韓麟符廣場”的設施配置,修繕“第一黨支部”原址,延伸紅色文化鏈條,發展紅色旅游,力求將朝陽寺村打造成為遼西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